?
目標:2018年建成海綿城市示范區
隨著沈陽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內的硬板馬路越來越多,瀝青路面越來越厚,一定程度上阻隔了雨水滲入地下。
為此,沈陽市將建設更多的“海綿路”,結束馬路積水。
到2018年,使沈陽市建成海綿城市示范區,區域內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80%;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示范區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示范區目標要求。
方式一:建“海綿路”結束馬路積水
“海綿路”咋建?據介紹,將結合沈陽市的城市建設,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綜合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8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按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建道路交通,變快速匯水為分散就地吸水;實現排水設施雨污分流,提高城市排水、防澇、防洪和防災減災能力。城市新建機動車道可選用粗大透水性混凝土材料,人行及非機動車道采用高透水磚,并提高路兩側綠化帶吸水能力,整體建成一條“海綿路”解決馬路積水。
方式二:老舊小區內建“海綿”
在新建住宅小區規劃建設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小區的非機動車道路、廣場、停車場等建設中采用透水鋪裝,因地制宜規劃建設小區內蓄存雨水的景觀水體或相應設施。鼓勵建筑與小區雨水收集利用。政府投資建的保障性住房,棚戶區(危舊房)、老舊小區改造中,將率先落實海綿型小區要求,配套建設低影響開發雨水設施、雨水管渠設施和超標雨水控制設施。從2016年起,全市范圍內的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要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老城區將結合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老舊小區改造,以解決城市內澇、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體治理為突破口,推進區域整體治理,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
方式三:建“海綿公園”
推進海綿型公園和綠地建設,使城市綠地成為重要海綿體,公園綠地建設要與綠網、水網、路網有機結合,推行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人工濕地、植草溝等措施,在滿足生態、景觀、休閑等功能的同時,更多地增強公園和綠地系統的城市海綿體功能,消納自身雨水,并為蓄滯周邊區域雨水提供空間。
科學選用下沉式綠地、植草溝、透水鋪裝等低影響開發設施,充分發揮雨水的滲透作用;利用雨水濕地、多功能調蓄設施充分發揮水質的自然凈化作用,努力實現城市水體的自然循環。
實施:今年“沈馬”賽道鋪“海綿”
去年沈陽成功舉辦首屆馬拉松比賽,今年將對其主賽道的金廊沿線進行升級改造,主要覆蓋城區中心的北陵大街、青年大街等街路,將對這些街路按照“海綿城市”的建設要求進行升級。
“海綿路”改造中將在北陵公園正門前,以及北起北陵公園正門、南至北陵大街公鐵橋,全長2300米,按照季節擺花,并且對道路兩側行道樹、綠化帶加裝滴灌系統;對青年大街沿線有條件的路段鋪設滴灌裝置。實現地下設蓄水設施單獨收集雨水,然后平時晴旱的天氣能夠取水滴灌樹,尤其是北陵大街銀杏樹木不會在旱天枯黃“口渴”了。
此外,按海綿城市建設的標準,渾河北岸南京橋(原工農橋)至渾河大橋段的沈水灣公園進行改造,完成勝利橋至南京橋段的羅士圈生態公園的改造,增加其綠化和蓄水能力。完善南岸的江南健身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