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建筑是指在全壽命周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空間,最大限度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筑。穿上光伏“外衣”,選用循環材料,添加智慧“大腦”,固碳釋氧綠化……綠色建筑的應用,不斷為美好生活賦能。近年來,中國綠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綠發”)探索“綠色建筑+”的各類途徑,獲得綠色建筑認證188項,助力低碳節能成為新風尚。
“綠色建筑+光伏”向太陽借取綠色能量,讓“綠電”走進生產生活。在山東省濟南市,由中國綠發建設的濟南魯能領秀城商業綜合體的屋頂上鋪滿了光伏板,于今年4月并網發電,是省內裝機容量最大的商業綜合體光伏發電項目。屋頂1.1萬平方米的可利用面積上安裝了2574塊太陽能電池板、光伏面板面積6000平方米。項目預計總發電量3105萬千瓦時。
對標國際先進技術、圍繞全方位節能減排,濟南魯能領秀城商業綜合體項目采用了LOW-E中空玻璃幕墻、冰蓄冷技術、樓宇自控系統、熱回收機組等百余項綠色建筑技術。例如,采用冰蓄冷技術,優化電力資源配置,實現“削峰填谷”用電;采用熱回收機組,將酒店洗衣房、配電房、鍋爐房的廢熱回收后制備生活熱水,相比常規燃氣鍋爐熱水系統降低75%的能耗。運營期間,把碳資產管理擺在突出位置,通過全面應用分區、定時、感應的節能控制策略,降低了30%以上的照明能耗;并搭建能耗監控平臺,定期進行能耗分析,持續優化低碳運營體系。
“綠色建筑+教育”讓可持續理念走進校園。位于北京市通州區的北京德閎學校獲得綠色建筑二星級認證,建筑節能率為65%,非傳統水源利用率為75%,可再循環利用建筑材料用量比為10.5%。校園通過太陽能提供生活熱水,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為28%,每年可減少15萬千克二氧化碳。
北京德閎學校采用了高能效空調系統,空調新風系統過濾效率達到99.75%;室內裝修選用了健康環保的材料,從源頭控制室內污染物;選取合理的直飲水供水系統形式及處理工藝;同時設有球場、跑道、運動場等多項體育設施,為學生提供綠色健康的學習環境。
“綠色建筑+新能源”則實現了跨界融合。在中國綠發建設的青海省海西州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項目中,國家級多能互補運行控制中心以“綠色、生態、節能、健康”為設計指導理念,以“四節一環保”(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為設計宗旨,體現了先進的節能環保理念、優美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生產管理功能。
國家級多能互補運行控制中心的生產、沖洗、景觀等用水全部采用非傳統水源,污、廢水處理系統技術先進,且均用于項目的回用水系統,實現零排放。場地周邊盡可能種植沙生植被灌木,防止沙土流失,形成基本的人工干預景觀環境。此外,在設計中充分考慮防噪音、排煙氣、排污、隔油等處理措施,使項目與周邊環境和諧共生。
今年4月,中國綠發推出首批十大“雙碳”示范項目,既有更新改造的舊建筑,也有新建的“零碳”項目,覆蓋寫字樓、住宅、能源基地、文旅度假區等多種業態。通過不斷探索綠色建筑相關的新技術和新服務,中國綠發將為“雙碳”目標的實現作出更大貢獻。